英語詞綴隨著英語詞匯的發(fā)展而逐漸增加。這是一個以本族語詞綴為基礎,大量吸收、不斷改造與同化外來語詞綴(主要是拉丁詞綴與希臘詞綴)的過程。在這發(fā)展過程中,本族語詞綴始終占主導地位。因為它代表了英語詞 綴的基本特征,決定了英語詞綴的發(fā)展趨勢。
如果我們用詞綴或詞綴法的定義來鑒別英語的詞匯,就會在數以萬計的英語派生詞中分辨出數百個使用率大小不一的詞綴。這些詞綴是從哪里來的呢?在這一節(jié)里,我們想從歷史的角度對英語詞匯中的詞綴的來源、種類及特點作一番考察。
英語詞綴的歷史與整個英語詞匯的發(fā)展史密切相關,所以有必要對英語詞匯的發(fā)展過程及其特點作大概的了解。
英語的歷史開始于公元450年左右盎格魯-撒克遜人對英格蘭的占領與統治。此后,它經歷了3個發(fā)展階段:古英語(Old English)、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和近代英語(Modern English)。古英語時期(449—1150年)英語詞匯量約有五六萬,其主體是統治者使用的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英語本族語。中古英語(1150—1500年)詞匯發(fā)展的主要內容是引進了數以千計的拉丁詞(Latin)與法語詞(其中絕大部分是拉丁語源的),因為這正是使用法語與拉丁語的諾爾曼人征服并統治英國的時期?,F代英語(1500年至今)詞匯的發(fā)展首先得力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4—16世紀)的影響。由于對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重視與模仿,拉丁詞再次涌進英語,同時數以萬計的希臘詞(Greek)也開始直接進入英語。這些外來語詞匯(Borrowed Word)對英語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致到17世紀英國人驚呼:要“反對英語拉丁化”,要“凈化英語”。1650年左右,英語的拼寫系統基本固定。1755年,約翰遜博士(S.Johnson)編的第一部權威的英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問世,它標志著英語詞匯系統(盡管它在構詞法、正字法等方面受古典語[3]的強烈影響)的正式確立與穩(wěn)定。18世紀以后,英語詞匯繼續(xù)發(fā)展:一方面,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英語吸收了世界各種語言的詞匯;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英語又利用古典語的詞素為原材料,創(chuàng)造出大量表達新事物、新概念的詞匯,這就是所謂的新古典詞(Neo-classical Word)。據統計,目前英語的總詞匯量達100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英語已成為世界上詞匯量最大、語源成分最復雜的語言。
從英語詞匯發(fā)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大特點:大量吸收外來語。如果你隨便拿一本英語詞典,按詞目進行統計,就會發(fā)現:大約80%的詞條是外來詞,其中大部分來自拉丁語(有一半通過法語輸入),還有相當數量直接或間接來自希臘語。6但是,雖然外來語詞匯在數量上占上風,英語詞匯的主體卻始終是本族語詞匯。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本族語詞匯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如果拿一篇文章逐字逐次統計出現率,本族語詞匯的使用率在70%到90%之間。據統計這種百分比在彌爾頓(Milton)著作中是81%,在莎士比亞著作中是90%,在欽定本《圣經》中占94%7。二是,本族語是吸收、改造與同化外來語詞匯的基礎。外來語詞匯很少以本來的面目出現在英語中。早期“整體輸入”的拉丁詞與希臘詞都按本族語的模式正字與正音,加上了“本國貨的商標與包裝”;而后來創(chuàng)造的新古典詞則純粹是“進口部件組裝的本國貨”。外來詞匯本族化的結果,使得不具備語源知識的人翻開英語詞典認不出幾個外來詞,這使人不得不驚嘆英語的強大的同化能力。
可見,英語的詞匯發(fā)展史是一部以本族語詞匯為主體,大量吸收、不斷同化外來語詞匯的歷史。認識了這一特點,將有助于了解英語詞綴的歷史。
詞綴是溶化在詞匯之中的,它只能隨著詞匯同步發(fā)展。今天,英語詞綴大家庭的成員數以百計,它們種類不一,形態(tài)有別,功能也各不相同。這也是以本族語詞綴為基礎,不斷吸收、改造與同化外來語詞綴的結果,其過程無不帶著詞匯發(fā)展的歷史烙印。
本族語詞綴(Native Affix)大多源于古英語時期的盎格魯-撒克遜語。其數量不足百個,分為兩大類:屈折詞綴與派生詞綴(Derivational Affix)。
屈折詞綴是用來表示語法關系的后綴。它數量有限,而且隨著英語從綜合性語言向分析性語言的發(fā)展而不斷減少。留在現代英語中的屈折詞綴只有表復數的-s,表過去式的-ed,表進行態(tài)的-ing以及表比較等級的-er與-est,全是本族語的詞綴。
本族語派生詞綴只有數十個,都是源于古英語的構詞成分,其中多數原先是單詞。例如:because中的be-來自介詞by;fore-head中的fore-至今依然有對應的單詞fore;careful中的-ful來自形容詞full;friendly中的-ly就是介詞like變來的。這類介詞、形容詞在用法上長期依附于其他中心詞,逐漸失去形體上的獨立性,變成了粘附詞素。在現代英語中,有的本族語派生詞綴已經失去孳生能力,不能再構成新詞(如forget中的for-,knowledge中的-ledge等),有的卻依然有強大的孳生能力(如business中的-ness,worker中的-er等)。本族語派生詞綴的特點是:1)只能加在單詞詞基上,不能與詞根詞素綴合;2)形態(tài)單一穩(wěn)定,沒有變體;3)它們的含義往往比較簡明。本族語派生詞綴的這些特點對英語詞綴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英語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吸收了數以百計的外來詞綴(Foreign Affix)。外來詞綴又稱借用詞綴(Loan Affix)。由于這些詞綴多是在文藝復興時代才開始被重新“發(fā)現”與利用的,所以又稱為新古典詞綴(Neo-classical Affix)。外來詞綴主要包括拉丁詞綴和希臘詞綴兩大類。
拉丁詞綴(Latin Affix)是隨著數以萬計的拉丁詞的“整體輸入”而進入英語的。這種吸收過程自中世紀開始延續(xù)了數百年之久。拉丁前綴大多是“退化”的拉丁介詞、副詞或形容詞。它們總要依附在拉丁動詞或名詞的前面。拉丁后綴多是拉丁動詞或名詞詞干后面表示詞性或屈折關系的成分。進入英語后,拉丁詞綴經過“正字”、“凈化”等改造功夫,以新面目出現在拉丁借詞[4]之中。但是,它們卻依然帶著原先的特點:1)不少前綴有異體;2)許多詞綴的含義不明顯;3)由于它們所依附的拉丁單詞或詞干在英語中絕大多數不能單獨成詞,只能以拉丁詞根的粘附形式存在,這些拉丁詞綴也就變成了只能依附于粘附詞基的詞綴。顯然,這些拉丁詞綴是沒有孳生能力的,不能利用它們來構成新詞。我們暫且把這種具有外來語特點的詞綴稱為“原始外來詞綴”(Primitive Foreign Affix)。有趣的是,英語中的拉丁詞綴也逃脫不了被同化的命運。在近二百年中,不少拉丁詞綴被賦予了新的活力,變成形體單一、含義清晰、能與單詞綴合的派生詞綴。這是個值得另題細述的大事情。現在,我們暫時把這類獲得新生的詞綴稱為“被英語同化的詞綴”(Anglicized Affix)。
希臘詞綴(Greek Affix)最早是隨著拉丁詞進入英語的,主要是那些與拉丁語同源的(即共屬印歐語源的)詞綴成分。例如bicycle(雙輪自行車)中的bi-(二),diagram(圖解)中的-gram(書寫物)等。這些詞綴在希臘語中多是名詞性的。早期輸入的希臘詞綴大部分都經歷了被同化的過程,獲得了新生。希臘構詞詞素的大量輸入與利用是在文藝復興以后。這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新古典詞的創(chuàng)造”的主要內容。用來制造新古典詞的希臘詞綴,多是那些在希臘語中表示學術概念的名詞。英語利用這些詞綴構成數以千計的專用術語,以滿足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發(fā)展的需要。這種以零部件形式引進的希臘詞綴在許多詞典中都被標為“構詞成分”或“組合成分”(Combining Form)。我們認為,從這些成分的粘附性、定位性來判斷,它們完全符合詞綴的定義,應該當作詞綴來看待。由于這些詞綴多出現在術語之中,本書將它們稱為術語詞綴(Terminological Affix)。術語詞綴的基本特點是:1)形態(tài)單一,沒有異體;2)含義單純,沒有異義;3)它們多能加在單詞上構成派生詞。[5]由此可見,術語詞綴非常像本族語派生詞綴。術語詞綴數量相當多,常用的就不下百個。英語吸收并利用希臘語詞,創(chuàng)造出具有本族語詞綴特征的術語詞綴,大大擴充了英語詞綴法的實力。這跟英語同化拉丁詞綴一樣,都是英語詞匯發(fā)展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事情。
這就是英語詞綴發(fā)展的歷史。如果把英語詞綴的發(fā)展過程比作一條長河,那么,源于上游的是為數不多的本族語詞綴;從中游匯入的是以拉丁詞綴為主的古典語詞綴,它們依然存活在數以萬計的古典語借詞中;到下游匯合了兩股清新的活水:一股是“被同化的古典語詞綴”重獲生命力,另一股是“來料加工品”希臘語源的術語詞綴生機勃勃。由于源源不斷的活水,目前英語詞綴之林是萬樹繁花,春色無邊。
不過,站在派生詞的“詞海”邊不要忘記:為數不多的本族語詞綴,不但是一江春水的源頭,而且始終是發(fā)展的主流。因為本族語詞綴代表了英語詞綴的基本特征,成為吸收、改造和同化外來詞綴的基礎,決定了英語詞綴發(fā)展的趨勢。
為了闡明這個重要的觀點,我們給大家提供如下論據,以此作為本節(jié)的結束語:
1.在詞匯發(fā)展過程中,許多本族語詞綴表現出異常的生命力,它們不但可以與本族語單詞相綴合,也可以加綴在其他語源的詞基上。[6]請看出現在下列派生詞中的本族語派生詞綴:un-just(just來自古法語),falseness(false來自法語),explorer(explore是拉丁語源的),stately(state是拉丁語源的)。至于本族語的屈折詞綴,那更是“只此一家”,到處通用的。
2.本族語詞綴的形態(tài)特征成為改造外來語詞綴的模式。對外來語詞綴的正字,其實是將它們簡化成本族語詞綴的模樣。例如:拉丁前綴prae-變成pre-,拉丁后綴中除了與本族語-er相似的-or之外,都被徹底地割掉屈折成分的尾巴,例如:-ivus→-ive,-icus→-ic,-mentus →-ment,-io→-ion,-ibilis→-ible等。希臘名詞變成術語前綴時,詞尾的-os也都被舍棄。
3.在吸收與同化外來詞綴的時候,本族語詞綴當仁不讓,其存在成為取舍的標準。被同化或“重新啟用”的多是些本族語中缺乏的、需要補充的構詞詞綴,尤其是介詞性或副詞性的詞綴。凡本族語詞綴中已有相應表達方式的,外來語詞綴往往難以喧賓奪主。例如:有了本族語的-er,拉丁語的-or就難以發(fā)展;本族語的-ness大顯神通,拉丁語的-ity只好原地踏步;動詞靠-ed和-ing構成形容詞,拉丁語中的-ive,-ent等就少有新的用武之地。至于屈折詞綴,那更是本族語詞綴的一統天下,外來者被一掃而光。
4.當然,最重要的是:本族語詞綴以自己的特征(即形體單一,語義明確,只與單詞詞基相結合)同化了許多外來語詞綴(主要是古典語詞綴),利用外來語詞綴的形體產生出整整一代的新的派生詞綴。這正是我們要工筆描寫的,且留至下一節(jié)從容細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