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鐘靈毓秀;巴山蜀水,俊采星馳。學校坐落在成都平原,攜光華、柳林兩校區(qū),轄地2300余畝,校園湖光柳影,芳草綠樹,翩翩學者,蔚為大觀,是著名的“園林式院校”。
學校始于1925年創(chuàng)建的上海光華大學,至今有近90年的辦學歷史。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愛國怒潮中,愛國師生從圣約翰大學脫離,擁戴張壽鏞先生創(chuàng)辦光華大學,校名取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云歌》),象征著復興中華,反抗帝國主義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華大學在抗戰(zhàn)烽火中由上海內遷成都辦學,后定名為光華大學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為私立成華大學。1952年私立成華大學改為公立。1952至1953年并入西南地區(qū)16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財經系科,更名為四川財經學院。1960年分設四川財經學院和四川科學技術學院,1961年合并更名為成都大學。文革期間歷盡滄桑。1978年恢復為四川財經學院。1980年劃歸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201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高校。
建校87年來,歷代西財人與國家民族共命運,為天下蒼生謀幸福,奮發(fā)圖強,學以報國,鑄就了“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成就了西南財經大學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和聲譽。
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4126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269人;碩士研究生6113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留學生533人。
學?,F(xiàn)有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tǒng)計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涵蓋31個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及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后流動站;現(xiàn)有56個博士學位培養(yǎng)專業(yè)、79個碩士學位培養(yǎng)專業(yè)(含16個碩士專業(yè)學位),32個本科專業(yè),27個學院(中心、部)等教學單位。
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yǎng)基地、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和“現(xiàn)代金融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中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金融智能與金融工程實驗室”,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學與科研機構。
學校主辦的《經濟學家》為全國社會科學優(yōu)秀期刊,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圖書館館藏文獻232萬冊(含電子圖書),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財經文獻中心。
學校堅持“質量優(yōu)先、內涵發(fā)展”戰(zhàn)略主題,以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主線,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為著力重點,切實轉變發(fā)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財經大學。
堅持走特色發(fā)展之路。學校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體、金融學為重點、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辦學特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13萬多名校友中有一大批金融行業(yè)領軍人物,被譽為“中國金融人才庫”。學校大力推進重點學科的突破、優(yōu)勢學科的跨越、支撐學科的崛起、新興學科的培育,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優(yōu)勢突出、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學科生態(tài)體系。深厚的金融行業(yè)背景、獨特的金融學科優(yōu)勢、出色的金融行業(yè)影響力是學校的顯著標志。走特色發(fā)展之路,建好財經大學,彰顯金融特色,著力構建大金融學科群,著力建設中國西部財經智庫,是學校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
堅持走人才強校之路。大學聚大師,大師鑄大器。在學校波瀾壯闊的歷程中,胡適、周有光、錢鐘書、徐志摩、葉圣陶、謝霖、陳豹隱等大師曾于此著述立言;彭迪先、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王叔云、劉詩白、曾康霖等著名經濟學家于此傳道授業(yè)。近年來,學校以“普天之下是我的領地,世界學者是我的知音”的氣度和胸懷,以超常規(guī)舉措面向全球廣攬英才,引進全職海歸博士150余名,特聘海外院長9名,特聘講座教授和課程教授100余名,形成了海外人才的“群聚效應”。學?,F(xiàn)有專任教師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導師252人。
堅持走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近年來,學校成立通識教育學院,構建有財經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實施國際化創(chuàng)新人才和光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項目;實施研究生分類培養(yǎng)和培養(yǎng)機制改革;實施“深徹轉變課程教學范式”行動計劃;圍繞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以新機制組建四大學科特區(qū);大力推進內部管理綜合改革,完善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構建新型的人事及分配制度;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這些改革舉措有力地推進了學校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和跨越發(fā)展。
堅持走開放和國際化之路。學校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多渠道地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渠道,構建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平臺。引進“海外名師”和“高層次文教專家”等優(yōu)質教學資源,推進教學科研國際合作。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百所知名大學、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yè)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攜手全球行業(yè)巨頭,建立與美國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金融服務中心”、與英國英杰華保險公司(AVIVA)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日本岡三證券(Okasan Securities)共建“金融實驗室”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并與花旗銀行(Citibank)、匯豐銀行(HSBC)、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澳新銀行(ANZ Bank)、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三井住友海上保險(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住友商事(Sumitomo)等進行合作。羅伯特A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萊因哈德施爾頓(Reinhatd Selten),詹姆斯米爾利斯(James Mirrlees),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先后到訪我校,與師生展開高層次、前沿性對話與研討。
西財一路走來,波瀾壯闊,雖經風雨,但堅定執(zhí)著、勇敢前行。在這個機遇無限、跨越發(fā)展、高度競爭的時代,西財人秉持“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發(fā)揚“嚴謹 勤儉 求實 開拓”的校訓,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永葆大學理想,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更加執(zhí)著的努力,攜手同心,砥礪奮進,加快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財經大學,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