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大家對阿拉伯女性的裝扮十分感興趣。阿拉伯獨特的服飾文化充滿了神秘色彩,下面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阿拉伯傳統(tǒng)的服飾文化吧。
阿拉伯服飾:掀開神秘的面紗
阿拉伯的傳統(tǒng)服飾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面紗(面罩、頭巾和蓋頭)
由古及今,面紗一直是伊斯蘭服飾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女性服飾。面紗的穿戴方法因其面積大小而不同,比較普遍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頭部包裹一塊黑紗,再在頭上披塊黑布(或花格布),從頭到腳裹住全身;另一種是分頭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頭頂黑紗至脖子,上身黑布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條黑裙子蓋至腳面。
2、大袍
大袍分為男式和女式兩種。
黑大袍是阿拉伯婦女的傳統(tǒng)服裝,做工簡單,式樣和花色因地而異。如沙特婦女的黑袍是一件寬大的黑斗篷。埃及婦女的黑袍是用一塊約5米長的長方形的黑布一分為二,然后將兩邊縫制在一起而成,個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在上面繡上花邊,穿、披均可,靈活方便。蘇丹婦女愛穿拖地長袍。長袍是一塊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利比亞婦女外出時,常用一塊類似被單的花布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雙眼。除了傳統(tǒng)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婦女的長袍顏色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
男式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zhì)地隨季節(jié)和主人經(jīng)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阿拉伯大袍歷經(jīng)千載而不衰,說明它對生活在炎熱少雨的阿拉伯人有無法取代的優(yōu)越性。生活實踐證明,大袍比其他式樣的服裝更具抗熱護身的優(yōu)點,它不僅能把身體全部遮住,阻擋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時,還能把外面的風吹入袍內(nèi),形成空氣對流,將身體的濕氣和熱氣一掃而去,使人感到?jīng)鏊孢m。
3、披風
在阿拉伯人看來,披風是節(jié)日盛裝,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風,顯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漢氣概。披風花色繁多,質(zhì)量也不相同。如在科威特市場上,各式男女披風琳瑯滿目,既有夏天穿的透明紗披風,也有冬季穿的羊毛、駝毛和呢絨披風,既有平民穿的物美價廉的普通披風,也有王室成員及富翁們穿用的做工精細、鑲有金銀絲的豪華披風。
4、頭巾
阿拉伯男人的頭巾也是沙漠壞境的產(chǎn)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陽防曬,冬天御寒保暖。這種頭巾是塊大方布,顏色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布料有優(yōu)劣厚薄之分,可隨季節(jié)和環(huán)境而定。頭巾放于頭上,再套上一個頭箍固定。頭箍用駝毛或羊毛做成,呈圓狀環(huán),多為黑色,偶有白色,粗細輕重不等。年輕人喜歡粗重的頭箍,再系根飄帶,顯得瀟灑、英俊。
有些阿拉伯國家,如阿拉伯半島上的也門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亞,男人們頭上纏一條白色的長頭巾,不戴頭箍。他們的頭巾除起帽子的作用外,還有其它用途:睡覺時做鋪蓋,禮拜時當墊子,洗臉時做毛巾,買東西時當包袱,刮風時蒙在臉上擋風沙。
阿曼男子只用頭巾纏頭而不戴頭箍,好似將一頂小圓帽扣在頭頂上,邊角緊緊纏繞在頭部,非常緊湊,富有運動感。頭巾的顏色有等級之分,多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員用紅、藍、黃三色為基調(diào)的特制頭巾,其他人們禁用。
戴頭巾前先戴一頂小白帽,是許多阿拉伯男子的習慣。在非正式場合,他們更喜歡只戴小白帽而不包頭巾。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部分男子不用頭巾,也不戴小白帽,而是戴一頂紅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氈帽,一些人愛在氈帽下纏一條白布,更顯艷麗新穎。
5、佩物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長期養(yǎng)成的裝飾習慣,其式樣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門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衛(wèi)的武器,后逐漸成為服裝飾品。也門人覺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顯出男子漢的俠義、瀟灑和威武氣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漢。同時,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長大成人的標志。當男孩長到15歲的時候,部落就為他舉行佩戴腰刀儀式,以示祝賀。這個風俗在有些部落中至今仍在流傳。
名為腰刀,并非挎在人們的腰部,有人將腰刀別在金銀彩線繡成的腰帶上,而多數(shù)人是將腰刀插在胸前特制的寬皮帶上。
阿拉伯婦女普遍喜歡佩戴各式金銀首飾,個別女人甚至會把金銀頭飾、鼻飾、耳環(huán)、手鐲、項鏈、戒指、腳鐲和腰帶從頭戴到腳,以顯示其富貴榮華。